一、所用材料
1、石料
所用石材的上下面應盡可能平整,塊石厚度不應小于200mm,強度不應低于MU30。砌石前,必須進行測量放線,沿軸線每5~10m設木樁一排,樁上標明砌石設計高度,坡比、對角線掛上線,作為砌石標準,以控制砌石斷面。擋墻砌筑過程中,需按照間距預埋設固定金屬網的拉桿。
2、砂漿
(1)砂漿強度等級M7.5,宜采用機械拌合。砂漿施工拌和要均勻,采用機械拌和時不得小于2min,人工拌和應先至少干拌三遍,再濕拌三遍至色澤均勻方可使用,不得將水泥、骨料和水同時混合拌制。
水泥砂漿的配合比必須滿足施工圖紙的強度規定和施工和易性的要求,配合比現場通過試驗來確定,水泥砂漿的配合比符合設計及施工要求。施工中要嚴格按照試驗確定的配料單進行配料,嚴禁擅自更改,配料稱量允許誤差應符合下列規定:水泥為±2%;砂、礫石為±3%;水為±1%。
(2)砂漿試件的制作
①每拌合100m³(不足100m³按100m³計)制作一組試件,一組試件由6塊試塊組成,試模尺寸為70.7×70.7×70.7mm。②制作時將砂漿分兩層(每層約40mm)分層放入涂了脫模劑的試模中,用搗棒(直徑為20mm、長度200mm的鋼棒,底面加工成平面)對每層砂漿沿螺旋方向均勻插搗25次。
③第二次插搗完畢后,用抹刀沿模壁插數次,使砂漿高出模壁6~8mm。
④試件成型后0.5~1小時,再用抹刀刮掉多余砂漿,并抹平表面覆蓋養護,養護溫度25℃左右。
⑤養護24小時后,進行脫模并送至試驗室進行養護。
二、砌體砌筑
1、根據測量班復核后的控制點用全站儀測設出每條骨架的軸線,并用鋼尺丈量等方法進行復核,無誤后掛線開挖基槽,基礎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1.2m,基底設lOOmm厚CIO砼墊層。
2、砌體施工必須采用座漿法分層分段進行砌筑。塊石表面應清洗干凈,并保持濕潤狀態,砂漿填塞應飽滿,嚴禁干砌。。砌筑時應相互交錯,條石嵌緊,不得有通縫。擋土墻應從基座開始,由下而上分層分塊砌筑,座漿飽滿,形成整體。分段位置設在沉降縫處,分層水平砌縫大致水平。各砌塊的砌縫應互相錯開最少8㎝,不能產生通縫,砌縫應飽滿,完全充滿砂漿,不能有空洞存在。
3、各砌層先砌外圈定位砌塊,并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定位砌塊用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的石料,定位砌縫滿鋪砂漿,不得鑲嵌小石塊。
4、定位砌塊砌完后,先在圈內底部鋪一層砂漿,其厚度應使石料在擠壓安砌時能緊密連接,且砌縫砂漿密實飽滿。砌筑腹石時,石料間的砌縫要互相交錯、咬搭,砂漿密實。石料不得無砂漿直接接觸,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鋪灌砂漿;石料要大小搭配,較大的石料以大面為底,較寬的砌縫可用小石塊擠塞。擠漿時可用小錘敲打石料,將砌縫擠緊,不得留有孔隙。
5、墻身砌至高出地面0.2米時開始砌筑泄水孔,泄水孔采用100cm孔,流水橫坡4%,孔距1.5米,上下交錯布置,在其底部鋪設30cm厚粘土防水層,并夯實。墻背填料為卵礫石,含泥量小于5%,內摩擦角取35°。
6、擋墻每隔20-25m設置伸縮縫,縫中應填塞瀝青麻筋或其他有彈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應小于150nm。在擋墻拐角處,應適當加強構造措施。
7、沉降縫和伸縮縫的砌法砌筑后必須在12~18h內及時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期不少于14d。為保證接縫的作用,兩種接續縫必須垂直,并且縫兩側砌體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同時,接縫中尚需填塞防水材料,防止砌體漏水;沉降縫內沿墻的內、外、頂三側填塞瀝青麻絮或其他彈性材料,填塞深度不小于15cm.砌筑有接縫砌體時,最好根據設計規定的接縫位置,采用跳段砌筑方法,使相鄰兩段砌石高度錯開。并在接縫處作為一個外露面,掛線砌筑,達到又直又平。
8、勾縫:外露面用M7.5砂漿勾縫,應分層錯縫砌筑,基底處不應有垂直通縫。
9、養生:砌筑后必須在12~18h內及時進行灑水養護,養護期不少于14d。砌體砌筑完成后應及時覆蓋,并經常灑水保持濕潤,常溫下養護期不得小于7d。在養護期間應避免對砌體產生碰撞、振動。砌體的砂漿未達到設計強度前,不得承受全部設計荷載。
10、擋墻在施工之前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和邊坡坡面干燥。
11、嚴格按照設計及有關規范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