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墻身模板施工
1、對施工人員要求:每個施工隊必須配備4名熟練的模板工,2名熟練的砼振搗工,相關人員必須經過項目部考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每個施工隊必須配備一把2m的平整度尺。
2、施工放樣:先由項目部測量隊及技術人員進行放樣,精確定出墻身底部四個角的點位,各施工隊再用墨線彈出輪廓線進行立模。
3、模板清理:
(1)使用前先對模板進行檢查,只有剛度和平整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的方可使用;
(2)內墻必須采用新定制的1.2×1.5m鋼模板,背墻則可以采用舊模板;
(3)模板在立模前必須打磨光滑,涂刷脫模劑方可立模。模板打磨干凈后報項目部相關技術人員檢驗合格后,方可涂脫模劑;
(4)脫模劑使用方法為:先涂刷一層脫模劑,涂刷要均勻,干燥后再涂刷一層,然后及時用塑料薄膜粘貼覆蓋,以后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得再補刷脫模劑,可采用新機油或食用色拉油替代。
4、模板加固:
(1)先支撐內墻模板,通過墻身頂、底面的寬度尺寸要求,以內墻模板控制外墻模板的支立。
(2)內墻模板要保證與老涵洞的墻身在同一線上,相鄰兩側的內墻模板要保證涵洞的凈跨徑誤差≤20mm;模板平整度≤5mm,模板豎直度:0.3%H且≤20mm。(H為墻身高度)
(3)墻身支撐采用鋼管支架,橫格間距控制在60cm,豎格間距控制在80cm并加斜撐,橫格、豎格均采用雙鋼管。內墻模板與背墻模板用拉桿連緊,拉桿采用φ12螺紋鋼,外套PVC管,拉桿間距為60×80cm,拉桿頭戴兩個螺帽。相鄰內墻模板之間進行橫向加固并設剪刀撐,增大整體模板的剛度。模板加固主要是以拉筋為主,斜撐為輔。
(4)墻身端模采用鋼管或方木加固,鋼管采用雙鋼管,方木采用10×10×5cm的方木,橫豎格間距為40×40cm。在橫豎格交匯點處設斜撐。整個斜撐用橫豎鋼管連成一個整體。斜撐的另一個支撐點設在八字墻基礎上預埋的接茬石上,并打楔子固定。
(5)模板拼裝縫采用雙面膠帶,墻身模板底部加墊海綿條或泡沫板,防止漏漿造成爛根現象。
(6)模板及其加固體系不能與腳手架發生聯系,以免腳手架的震動和搖晃引起模板變形移位。
二、混凝土施工
1、模板經項目部技術人員及駐地辦監理共同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混凝土施工,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罐車運輸,現場吊車吊運,串筒輸送的方式進行澆筑。砼落高不得大于2m。
2、項目試驗室在砼拌合前,必須檢測砂石的含水量,并將理論配合比換算成施工配合比,并懸掛砼配合比標識牌,注明:①拌制砼名稱和標號;②砂、石料的含水量;③理論配合比;④施工配合比(即每盤的各種材料的用量);⑤施工日期。集料含水量應經常檢測,雨天施工時應增加檢測次數,以保證水灰比和砂石料用量的精準度。模板的內部尺寸誤差:≤15mm。
3、砼的坍落度應在拌合站和澆筑點分別取樣,坍落度不在規定范圍內的砼不得使用,項目試驗人員在拌合站拌制砼時,要考慮施工過程中坍落度的損失,調試好出站砼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嚴禁中途加水,若發現將給予1000元/每次處罰。
4、施工時盡可能保證兩相鄰墻身的混凝土澆筑高度一致。吊裝時要派專人指揮,嚴禁砼吊斗碰撞模板。澆筑砼時,要派經驗豐富的模板工檢查模板,發現模板變形應及時糾正。
5、模板內砼應用人工扒平,分層厚度控制在30cm一層,并把滾到模板邊的粗顆粒扒到中間,嚴動拖平。
6、砼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每個施工隊必須配備2套50型的振動棒。插入式振搗棒移動間距棒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保持5~10cm間距;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深度控制在避免振搗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特別是不得碰撞拉桿,避免拉桿與模板之之間振動過度而和模板變形。嚴禁人員站在拉桿上施工。
7、在澆筑過程中始終采用“一個坡度,薄層澆筑,循序推進”的斜面分層法澆筑。選用插入式振搗棒同步跟進振搗,其中要特別保證水平施工縫結合處的混凝土振搗密實。
8、振搗要掌握“快插慢拔”的原則(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混凝土振實而與下面混凝土發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拔是為了使混凝土能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造成的空洞)。振搗密實的標準:混凝土面停止下沉,無顯著氣泡冒出,表面平坦、呈現薄層水泥漿時為止。防止過振或漏振,避免出現分層離析或蜂窩麻面現象,一般每一振搗點的振搗時間為20~30s為宜。
9、砼澆筑應連續進行,各隊應合理安排分層澆筑順序,嚴格控制砼分層振搗澆筑的間隔時間不得大于砼的初凝時間,以免砼出現分層明顯和色澤不一的外觀質量問題。
10、墻身混凝土澆筑到設計標高后對墻身頂進行拉毛。
三、沉降縫施工
1、沉降縫的設置按設計圖紙執行,縫寬2cm。
2、上下規則一致,縫內嵌2cm厚的泡沫板,頂面必須與砼層面持平,兩端須頂接模板,以防止出現不規則裂縫;
3、基礎、墻身、臺帽的沉降縫與蓋板接縫必須在同一垂直面上不允許出現錯位、偏斜和翹曲變形。
四、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終凝后及時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養護,混凝土表面保持濕潤狀態,養護周期不得小于七天。